IgE是什么?與過敏有什么關系?說IgE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抗體,它的本質是蛋白質,確切地說,它是一種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存在于血清、體液、外分泌液和一些細胞膜上,因此也叫做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人體至少有5種免疫球蛋白,各自具有不同的免疫學功能,包括IgM,IgG,IgA,IgD和IgE。其中與過敏關系密切的是IgE抗體。IgE是Ⅰ型超敏反應機制中重要的免疫分子,自1967年IgE純化以來,血清學檢測已成為診斷超敏反應疾病常用的檢測方法。單克隆抗體可以用于生物工程和生物制造領域。成都IgD抗體研發(fā)團隊
1937年,Tiselius和Kabat用電泳方法將血清蛋白分為白蛋白、α1、α2、β及γ球蛋白等組分,并發(fā)現抗體主要存在于γ區(qū),因此抗體又被稱為γ球蛋白。隨后,經1968年和1972年的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國際免疫學會聯合會討論決定,將具有抗體活性或化學結構與抗體相似的球蛋白統一命名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Ig可分為分泌型Ig(secreted Ig,SIg)和膜型Ig(membrane Ig,mIg)。SIg主要存在于血液和組織液中,行使抗體的各種功能;mIg主要構成B細胞膜表面的抗原受體。上海異種抗體價格多克隆抗體可以通過交叉反應的方式檢測相關的抗原。
抗體特性和功能:正常人血清lgD濃度很低,儀占血清Ig總量的0.2%。IgD可在個體發(fā)育的任何時間產生。5類lg中,IgD的鉸鏈區(qū)很長,易被蛋白酶水解,故其半衰期很短(只3天)。lgD分為兩型:血清型IgD的生物學功能尚不清楚;膜結合型IgD(mlgD)構成BCR,是B細胞分化發(fā)育成熟的標志,未成熟B細胞只表達mlgM,成熟B細胞可同時表達mlgM和mIgD,稱為初始B細胞(naive B cell)?;罨腂細胞或記憶性B細胞表面的mlgD會逐漸消失。IgE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很少的Ig,血清濃度極低,約為5×10-5mg/ml。IgE主要由黏膜下淋巴組織中的漿細胞分泌。其重要特征為糖含量較高。IgE為親細胞抗體,其CH2和CH3結構域可與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上的IgE高親和力Fc受體結合,引起I型超敏反應。此外,IgE與機體的抗寄生蟲免疫相關。
抗體介導I型超敏反應。IgE為親細胞抗體,可通過其Fc段與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表面的IgE高親和力Fc受體結合,使其致敏。當相同的變應原再次進入機體時,可以直接與致敏靶細胞表面的特異性IgE結合,促使這些細胞合成和釋放生物活性物質,引起I型超敏反應。在人類,lgG是能夠通過胎盤的抗體。胎盤母體一側的滋養(yǎng)層細胞可表達一種特異性的IgG輸送蛋白,稱為FcRn。IgG可選擇性地與FcRn結合,從而轉移到滋養(yǎng)層細胞內,并主動進入胎兒的血循環(huán)中。IgG穿過胎盤的作用在于這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被動免疫機制,對于新生兒抗傳染具有重要意義。另外,sigA可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在黏膜局部免疫中發(fā)揮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單克隆抗體可以用于診斷和調理多種疾病。
1975年分子生物學家G.J.F.克勒和C.米爾斯坦在自然雜交技術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雜交瘤技術,他們把可在體外培養(yǎng)和大量增殖的小鼠骨髓瘤細胞與經抗原免疫后的純系小鼠B細胞融合,成為雜交細胞系,既具有瘤細胞易于在體外無限增殖的特性,又具有抗體形成細胞的合成和分泌特異性抗體的特點。將這種雜交瘤作單個細胞培養(yǎng),可形成單細胞系,即單克隆。利用培養(yǎng)或小鼠腹腔接種的方法,便能得到大量的、高濃度的、非常均一的抗體,其結構、氨基酸順序、特異性等都是一致的,而且在培養(yǎng)過程中,只要沒有變異,不同時間所分泌的抗體都能保持同樣的結構與機能。這種單克隆抗體是用其他方法所不能得到的。單克隆抗體可以用于調理病毒傳染。蘇州富含脯氨酸11抗體費用
單克隆抗體的制備要求高精度的實驗操作。成都IgD抗體研發(fā)團隊
抗體重鏈和輕鏈:重鏈分子量為50 000~75 000,由450~55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重鏈恒定區(qū)的氨基酸組成和排列順序不同,其抗原性也不同。據此,可將抗體分為5類(class),即IgM、IgD、IgG、IgA和IgE,其相應的重鏈分別為μ鏈、δ鏈、γ鏈、α鏈和ε鏈。不同類的Ig具有不同的特征,如鏈內和鏈間二硫鍵的數量和位置、結構域的數量及鉸鏈區(qū)的長度等均不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類的Ig,其鉸鏈區(qū)氨基酸組成和重鏈二硫鍵的數量、位置也不同,據此又可將同類Ig分為不同的亞類(subclass)。例如,人IgG可分為四個亞類,包括IgG1、IgG2、IgG3和IgG4;人IgA可分為IgA1和IgA2兩個亞類。成都IgD抗體研發(fā)團隊